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领导科学论文

领导科学论文

时间:2022-11-19 11:05:10

领导科学论文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1

(一)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发展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过程中离不开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这种知识结构还应该是立体、开放和动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将不同层次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配合和补充,使其在知识系统中能够更限的发挥各自的作用,为领导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当前我国处于信息快速发展时期,这就需要知识结构要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从而能够做某对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不断的吸纳,吸取其精华部分。作为知识结构,当理论和实践不断发生变化时,其也需要随之做出必要的调整和补充,这样才能使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和合理,为领导者自身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的战略思维体系

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构成要素当中,其中战略性思维体系作为其重要的核心,其直接代表着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高低,对于一个领导来讲,其战略思维是否成熟,直接对其领导能力、领导方法、领导艺术和领导绩效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发展的全局性、科学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带来较大的影响。领导者有了系统思维,才能放眼整体,总揽全局,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规律。只有具备创新性思维的领导者才能够勇于破旧立新,突破传统的、陈旧的、教条的局限,不断提出新思想,创造出新理论,制定出新战略,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便更好地领导科学发展。

(三)复合的领导力和叠加的领导艺术

在科学领导能力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复合的领导力和叠加的领导艺术,这两点作为重要的支撑而服务于领导科学发展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在具有复合的领导力和叠加的领导艺术后,才能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更好的发挥出来,确保领导的科学性。这两点是实现科学领导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领导艺术主要包括运筹艺术、决断艺术、权变艺术、用人艺术、协调艺术、激励艺术、讲话艺术、开会艺术等网。只有具备复合的领导力和叠加的领导艺术的领导,才可能成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领导。

(四)先进的领导伦理

先进的领导伦理是领导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领导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领导者,其在领导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选择发展问题,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存在各种利益之间的选择问题,这都是从社会发展角度出来会遇到的问题,如果领导者个人方面则会遇到权力观和政绩观的选择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选择时,领导者则需要拥有先进的领导伦量,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选择出现偏差。因此,要实现科学领导,就必须培育先进的领导伦理并充分发挥它对领导行为的导向作用。

二、结束语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2

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主要靠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魅力和吸引力,思想上的领导,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党员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模范作用和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感召。

党成立初期 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达、瞿秋白、等人亲自传播、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后,与资产阶级思潮进行了四次大论战: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有力地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潮,广泛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这一时期出版的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社会哲学概论》(瞿秋白著)、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现代社会学》(瞿秋白著)、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史学要论》(著),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重要成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十年革命内战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通过广大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工作者的不屈不挠的斗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实际应用。

1929年秋,中央宣传部成立了专门机构――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统一领导革命文化工作。“文委”成立后,立即着手筹建统一领导中国新兴社会科学运动发展,团结党内外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战斗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1930年5月20日,“社联”在上海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进步文化人士开展了以下工作。如,大量翻译和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探讨中国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问题。不妥协地同形形的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潮进行论战,党中央通过“文委”领导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等论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从理论上为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提供了科学依据,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逐渐扩大影响,逐渐占据领导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 适应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党根据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敌占区的不同环境,采取了不同的政策,组织了文化统一战线,领导和团结广大进步知识分子围绕抗日战争展开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在抗日民主根据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得到了发展。为了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1938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简称马列学院),马列学院是一所专门从事马列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干部学校,设有马列主义、中国问题、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等研究室。并在学院内成立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编译马列著作的专门机构――编译部。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马列著作,并以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广泛的研究,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愈益广泛深入的传播。

成立社会科学的学术团体。延安的社会科学研究团体主要有抗日战争研究会、中国现代史研究会、民族问题研究会、历史研究会、延安新哲学会、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等。各研究会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并有不少重要的成果问世。

在国统区,党领导的哲学社会科学也得到大力发展。中共南方局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抗日民主宣传,领导党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支持进步文化运动的发展,团结进步人士,利用合法途径,开展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保存和发展了党在统治区的社会科学组织和力量,在党的周围团结了更多的进步力量,而且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一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党领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在这个阶段,新民主主义理论得到系统阐述,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在党的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 适应革命即将胜利的新形势,党一方面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思想文化战线上配合革命武装斗争,成为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大团结,保护大量进步知识分子,为新中国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准备了宝贵的力量。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许涤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论》等,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成果。

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立了一支精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开辟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新道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新纪元,并积累了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初步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

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并为其创造条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革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在内的中国社会发展创造政治前提。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造条件。

1929年12月,在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提出加强“游击区域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社会经济科学的研究”“革命的目前阶段和它的前途问题”研究。

1940年2月5日,《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1941年5月1日,起草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保护流亡学生与失学青年,允许在学学生以民主自治权利,实施公务人员的两小时学习制。”

1940年8月9日,在《抗战中的文化工作和文化运动》中指出,“既要开展新文化运动就须加强对它的领导。”“我们应当从各方面重视文化运动,具体地加以帮助,使军事与文化两条战线并进。”

加强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哲学社会科学时,注重从政治上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展研究,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学术方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服务。

1930年,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纲领规定:“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及国际的政治经济,促进中国革命;研究并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它普及予一般;有系统地领导中国的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发展,扩大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能限于理论的研究,无疑地应该努力参加中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际斗争。”

1934年,在“二苏大”报告中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1944年10月30日,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所作的讲演《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中指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情,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吸引和指导作用。党在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时,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魅力和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认识社会的科学。诚如所说:“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为全部科学提供了合理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方法论,使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根本变革,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真正成为科学,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权威不是由某种政治权力所赋予的,而是在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经过斗争树立起来的,并深深扎根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后,特别是十月革命和以后,在中国不可遏制地传播开来。1941年5月19日,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尊重、团结知识分子。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党在领导哲学社会科学时,非常尊重、团结知识分子。

1939年12月1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定《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指出:“在长期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1941年5月7日,在给当时在香港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的廖承志的电报中指出,对待文化战线上的朋友及党与非党干部,“我们必须学习列宁、斯大林对待高尔基的眼光、态度和尺度,才能帮助和提拔这班文化人前进。”

1944年12月15日,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中指出:“我们解放区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是好人。他们的缺点甚至错误,可以在工作中改造。他们是人民事业的可贵资本,他们应该被重视。”

1945年4月24日,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一切知识分子,只要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著有成绩的,应受到尊重,把他们看作国家和社会的宝贵的财富。”

依靠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感召、党的领导人垂范、党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进步文化人士的榜样作用。中国共产党从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作为一个正义的事业,吸引了无数进步哲学社会科学人士投入到党的事业中来,以他们从事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来服务于党领导的革命事业。

党的领导人不仅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而且亲自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这对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就是党的领导人亲自研究和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代表。

1938年10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号召:“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特殊地说,干部应当着重地研究这些,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领导干部;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6-0051-02

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发挥理论巨大的改造现实功能,是一个艰巨的历史课题。领导干部承担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角色,因此,必须加紧提高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将这一科学理论真正运用到日常实践中。

一、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角色定位

1、理论解读者。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首先扮演着理论解读者的角色。理论作用于实践的前提是被人们认识并掌握,领导干部是这一环节的最先实践者,因为他们是社会建设的“领头羊”。所以,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领导干部就要站在解读的最前沿,不仅要学习其客观内容,更要将这些内容加以消化理解,从而为今后指导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保障。

2、思想转化者。领导干部在深刻领悟和熟练掌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要将其运用于实践,这就扮演着将思想转化为产出的角色。同志曾说过,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现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已经确定,就看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能否真正转化落实。转化形式主要体现在指导实践上,包括选拔高素质领导干部、建设高效率的领导班子;改善领导干部学习培训机制;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几对关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培育科学的决策观等等,都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转化。转化效果将直接与解读的深度相关。解读得越深刻,转化效果越好,反之,解读得越肤浅,转化效果就越差。

3、精髓传播者。事实上,“精髓传播者”这一角色是思想转化者这一角色的延伸。领导干部在将科学发展观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同时,也扮演了将这一理论传播扩散的角色,即由上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传播到下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由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内部传播到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外部,比如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和谐发展;坚持整体把握,确保全面发展;坚持宏观调控,确保均衡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协调发展;坚持着眼长远,确保持续发展”。

二、制约提高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困境分析

(一)认知困境

所谓认知困境,是指领导干部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经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对其一点也不了解的领导干部越来越少。但是,通过实践的检验发现,领导干部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突出问题:

1、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深入,把握不透彻。首先,表现在有不少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理解不够深入。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认真分析世界经待、政治发展趋势、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方针和总原则。该理论的诞生具有必然性,不仅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更是因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的不良后果,催化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只有深入了解产生背景才会使其对实践的指导有的放矢,真正体现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其次,表现在有不少领导干部在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把握上不够透彻。

2、“对科学发展观存在着误读、误解”。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理解、把握不够,所以误读和误解是必然存在的。在领导干部中有这样一些说法:“全面发展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是没有重点的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但这不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吗?”、“什么都别干,保证不会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邓小平理论是主张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科学发展观则主张共同富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物为本’。是‘黑色发展’,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是‘绿色发展’,是‘平衡发展’”等等。类似想法会严重阻碍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提高。

(二)态度困境

所谓态度困境,是指领导干部在对科学发展观价值取向的接受和认可方面存在的态度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不深造成的。没有思想的共鸣,就难以产生实实在在的行动。当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形成后,如果从内心深处并不接受、不认可其价值取向,就会构成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困境。另一方面是由于受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许多领导干部对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都习以为常;对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习以为常。一旦改变这些,需要耗费精力,甚至要触动切身利益,因此,接受科学发展观比较难。

(三)文化困境

文化困境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接受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行政文化方面的问题。中华文化五千余年,积聚了许多优秀先进的文明思想和观念,激励着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向前发展。然而也存在一些负面文化阻碍提高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一方面,传统的“官本位”文化仍然影响着今天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仍然很严重,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人身依附”观念依然存留。“在现代社会中,个别官员的思想感情中还依然有这样的倾向,以权谋取上级欢心,主要表现在政府绩效考核中,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完全背离了我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谋取政绩,获得高升”。

三、提高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主要路径

(一)完善和严格学习培训机制,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化解认知困境

1、在自学的基础上完善集体学习制度。要在积极引导领导干部有针对性地搞好个人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制度、形势教育和学习辅导报告会制度等,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经常性和计划性,促进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的有机统一、整体推进。“集体学习立足全局,全面学习;个人学习要立足自身实际,突出学习重点,最终在班子中形成长效学习机制”。

2、加强对学习的监督。这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一定程度可以避免走过场、使学习流于形式。对此,一定要强调学习的严肃性,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机关、培训单位、培训对象、学习的时间、内容、方式方法、考核等要明确规定。监督责任落实到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对干部学习的监督和考核。

3、坚持教学创新,突出培训特色。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创新,要着重邀请著名专家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讲授,

并与领导干部互动研讨,提高他们的认识;通过现场教学实地、实情、实景的讲解和感悟,震撼领导干部思想,洗涤领导干部灵魂,提升领导干部境界;通过社会实践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教学形式上积极创新,综合运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激情教学、音像教学和教学演出等教学形式。

(二)优化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化解态度困境

1、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政绩观的树立,正确政绩观保证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不可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用全面、协调的观点来看待发展,引导干部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的浓厚风气,自觉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使更多的人创造出更好的政绩。

2、合理确定绩效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是领导干部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具有极其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导向性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通过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将领导干部发展经济的模式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扩大绩效考核主体。应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扬民主,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范围,改变传统的“官评官”、“党内评”的做法,实现“宫评”与“民评”相结合,党内与党外相结合。“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三)完善干部人事制度,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化解能力困境

古人云,“国之兴,在于政;政之得,在于人。”科学发展观能否落到实处,在某种意义上,关键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能力和领导班子的水平。一方面,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加大公开选拔力度,改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式方法。为有本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以工作实绩、经济增长率、群众满意度为重点,进一步探索完善干部考评办法。要根据新时期领导干部能力的基本构成,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公正、全面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干部能力评价体系。

(四)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化解文化困境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4

首先,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论文检索水平。科学论文的检索和查阅是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掌握资料的丰富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在以往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通常缺乏对论文检索和查阅方面知识的系统培养。即便在检索手段和资源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也很少有研究生对科学论文检索方法和知识作深入的了解。研究生最常见的通病就是直接通过网络,比如百度或谷歌等,随意而凌乱地查阅支离破碎的信息。其次,缺乏系统整理论文的能力。科学论文的梳理和综述是研究生培养学术能力的基石,能否从众多的科学论文中遴选和精炼出有效的信息,对研究过程来说至关重要。而实际上,相当多的研究生在浩渺的科学论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关的,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略读,他们并不了解;囫囵吞枣一通阅读后,他们分辨不清哪些是可以舍弃的,哪些则是需要细致整理加以分析的;分析后对科学论文也很难做到层次分明、精准有效的提炼。再次,对科学论文的理解缺乏准确性,尤其体现在非母语论文中。准确无误地理解论文,一方面是治学态度严谨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研究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论文内涵理解的准确可以避免断章取义,使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理据分明,言之凿凿。而事实上,在研究生的论文使用过程中断章取义的现象并不少见[7]。

2科学论文学习与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

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手段是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聆听各类学术报告,以及大量地阅读科学论文。科学论文研讨课有助于提高研究生查阅科学论文、汲取学科领域前沿知识的能力;研究生通过真正的研讨,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立论与逻辑思维能力,亦可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论文研讨课还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1培养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的自觉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产生兴趣是提高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自觉意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兴趣,一方面来自于导师的引导,在研究生初涉学科领域时,由于涉猎不深,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学科显得兴趣不足,这时需要导师将研究生引入学术殿堂,带入科研实践,向研究生昭示学术的魅力。笔者在研究生科学论文研讨课的实践中,在科学论文的选取上给予研究生一定的指导:①选取中药学领域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中英文科学论文,供研究生查阅,这些科学论文应能反映国内外本学科或领域的最重要学术观点和最新成果,使得研究生接触到最权威、最重要的学术思想;②有意识地帮助研究生选取与当前时事热点相关的科学研究内容,比如每年度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科学家的相关论文,提升研究生对热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兴趣,帮助研究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③引导研究生学习导师的科学论文和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论文,帮助一年级的研究生尽快熟悉导师的研究领域,尽早进入科研氛围。

2.2授课方式灵活、开放,与研究生积极互动论文研讨课的科学论文学习是课程的内容,研讨则是课程的授课形式。就课程的授课方式而言,强调“研讨”,即以研究生讲解自己阅读的科学论文为主、教师引导点评为辅、研究生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对专业科学论文的阅读和讨论,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型学习的氛围,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论文研讨课不仅要求研究生要阅读大量的科学论文,学会查找科学论文,而且还要积极参与课堂讲解和讨论。研究生除了阅读教师指定的科学论文外,还需通过网络或学校图书馆的国内外专业数据库来查阅与课程主题报告相关的科学论文资料。每一位学生在阅读、分析科学论文的基础上,写出科学论文学习报告,并制作出一份PPT用于课堂讲解。每名研究生都需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是课程教学的最大特色。论文研讨课要求研究生自己去阅读、探究、讨论科研科学论文,并予以综合提炼,从中发现问题,甚至提出研究课题,这样就把学习、研究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研究生,使研究生成为真正的“研究生”,教师则从中进行点评指导。

2.3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的建立授课方式的灵活并不代表课堂松散无组织,有效的教学制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建立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积极引导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科学论文研讨课程包括“讲解环节”、“讨论环节”及“点评和总结环节”。“讲解环节”由研究生“值周组长”在上课开始前对阅读过的科学论文进行15~20分钟的讲解,内容包括科学论文的主要观点、所应用的方法、结论、对该领域的贡献以及科学论文当中存在的问题等。“讨论环节”是针对上述讲解的科学论文,同学和教师提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时间为15~20分钟。最后的5~10分钟是教师讲解的过程,做出总结和评定,包括指出科学论文讲解不足之处,补充涉及到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及相类似的应用方法等。总之,每一次授课前负责的教师都要做好细致的规划,课堂上也要随时掌控课堂节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论文研讨课的作用。

3完善的监督及评价机制

论文研讨课的实施,需要结合中药学研究生的特点,专门建立以科学论文学习为基础的学期考评制度。考评工作首先应建立研究生导师组,由导师组负责,主要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导师组的主要任务在于:一方面要为研究生设置严格而适合自己学术发展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一方面还要对研究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解答,指导和引导研究生阅读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辅助研究生开拓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点。导师组还要阶段性地对研究生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考核并做出科学的评价,以便及时地调整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经考核后,对效果不佳、未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生提出批评和改善意见;对研究方案不适合的研究生,导师组要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通过多环节多步骤的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可能出现的个人主观评价差异。成绩评价从选题、PPT制作、课堂报告、课堂讨论、出勤、课堂后问题总结回复等多方面多环节给出,并且增加研究生打分环节,加强研究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责任感。

4展望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 理论自信 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积极认同、自觉信仰和坚定信念

理论自信,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所信仰的理论的一种积极认同、坚定信奉和执着追求。理论自信一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对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其二,对理论自身的实践效果充满信心。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同时这一理论形成后又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

其三,对理论自身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由此看来,我们党所讲的理论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坚定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远ㄗ孕牛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自信。

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信心。

那么,理论自信在“四个自信”整体框架中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简略分析一下“四个自信”的内在逻辑结构。

道路自信是根本。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道路自信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离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理论自信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制度自信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制度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体制依托和制度保障。

文化自信是支撑。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雄厚的精神支撑。

在“四个自信”整体框架体系内,理论自信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理论自信为道路自信提供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但是这种理论一旦形成就成为指导实践的“伟大工具”,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就可能走弯路、走偏路、走邪路。其次,理论自信为制度自信提供思想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和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但是这一制度的科学运行和不断完善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和思想支撑。再次,理论自信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内核,它为先进文化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精神引领。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失去精神灵魂、迷失前进方向。

坚持理论自信的关键环节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需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和思想引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需要正确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坚持理论自信必须解决好真懂真信的问题。“自信”是以“真懂真信”为基础的,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对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牢把握,自觉践行。

第二,坚持理论自信必须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为了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继续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三,坚持理论自信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为此,我们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结合新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最后,坚持理论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同形形的错误思潮划清界限。科学理论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歪曲、篡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错误思潮,自觉抵制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抵制国内各种、文化复古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袭,坚持弘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旋律,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北京交通大学)重大培育项目“治国理政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海南大学;科技写作;论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66-03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本科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本科毕业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也是评价本科毕业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标尺[1,2]。作为初级学术训练的研究活动,毕业论文具有学术研究的一般功用,能够在学术训练中提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效反映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程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专业素养的评价尺度[3]。但是,近年来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议不断,一方面是认为本科论文是一块鸡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的论文完全存在抄袭和“黑市”购买现象,觉得应该取消;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大学一直秉承“严进宽出”的传统,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考核把关不严,极少有学生由于论文质量问题而拿不到学位的,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是否能拿到学位丧失了应有的约束力[4,5]。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以论文质量下滑和考核体制不完善为理由而取消本科论文,失去一次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实践机会,从而导致大学教育不完整。针对各种争议,本文对海南大学自然科学相关的某几个专业的本科论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期望该次调查结果能为我校本科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提供契机,也为其他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一、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海南大学自然科学方面某3个专业的2015届毕业生。此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9%。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选题、师生互动、论文完成情况及满意度、论文写作、论文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位论文导师选择

有大约45%的大学毕业生是自愿选择导师的,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做毕业论文选择时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有部分学生是由导师挑选的,这部分学生和导师往往都是强强联手,如:导师课题较多、学术造诣相对较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也较高;学生和导师之间相互比较熟悉。当然,这部分学生的比例相对较低,大约只有14%。值得注意的是,大概有16%~17%的学生比较被动,他们对导师的选择很漠然。他们要么是对导师情况不熟悉,要么是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科研兴趣不明确,在导师选择中比较被动,最后只好由学院来做安排。对导师选择的建议是:学院对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给学生的研究课题做详细说明,让毕业生充分了解每个导师,最后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合适的导师,充分发挥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的创新精神。

(二)选题思路

超过48%的毕业生是和导师共同商量后确定毕业论文的课题,这一选项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选项,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的主动性和协调性。有大约29%的毕业生的选题是由导师安排的,这部分学生就比较被动,可能参与的课题不在自己的兴趣范围之类,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值得注意的是,有大约17%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设计的课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对选题思路的建议是:导师要充分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或是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要做的课题,而不是强加式的命题作文。导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扶持、纠错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少走弯路。

(三)对毕业论文课题的兴趣度

大约有55%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是有兴趣的,而且在努力完成;另外,有超过25%的毕业生是花了心思在做自己的毕业论文,甚至有大约15%的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涉及的课题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用心地做。综合起来说,这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完成都是非常认真的,而且兴趣也还不错。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足6%)对自己的论文题目完全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理由相信这部分学生的论文质量水平不高,属于完全的“从动轮”。为了增强学生对自己论文的兴趣和参与度,提供论文质量,建议导师要充分准备自己的课题,多设几个研究方向,同时要充分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使选题有价值,尽量避免“小题大做”或“大题小做”。

(四)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的互动沟通情况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师生沟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沟通讨论的学生比例达到48%,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另外,其中在遇到问题时有沟通的学生比例也占了37%以上。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与导师沟通较少或基本没有沟通,这两部分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偏多,在论文(设计)指导上就难免力不从心,无法对每一个学生的论文进行深入了解[6]。建议导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足够重视,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与学生沟通沟通讨论,对学生毕业论文仔细阅读、审核,提出意见,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体论文水平提高。

(五)完成毕业论文所花的时间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超过85%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都在3个月以上,其中60%的投入时间在3~6个月,有25%的学生投入的时间较多,在6个月以上。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投入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近年来,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们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联系工作;再加上一些学生忙于考各种证书,来增加就业的砝码;也有部分学生忙于考研、复试、调剂等,很难专心从事毕业生产实习和论文工作[2,7]。建议学院提前启动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让学生尽早着手实验论文的工作,包括查阅资料、论文设计、实地实习、撰写论文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任务。以便为后续工作安排留有充裕的时间,做到考研、毕业、就业多不误。

(六)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

有接近50%的学生是在师兄师姐(硕士/博士研究生)辅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20%的学生是在导师亲自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超过20%的学生是独立完成毕业的;另外还有不到10%的学生是和同学合作完成毕业论文。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是高于导师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也反映了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或任务重的问题。建议学院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从传统的“一对一”模式,转换成“多对多”、“多对一”或“一对多”。每个学生既有各自的研究任务,又可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分而不散,合而不乱”。学生科研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一项较大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指导团队的组建既可解决学生数量过多、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还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

(七)对自己论文所涉及的领域的熟悉度

有接近50%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比较感兴趣,也比较了解的,体现了指导教师给予的课题专业性比较强,充分结合了专业特性。另外,有大约38%的学生尽管在毕业论文开始前并不了解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但通过文献阅读慢慢了解。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论文完成后对自己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也不了解,这部分学生往往是要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不感兴趣,要么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认真负责,还有就是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迁就某些不合理要求。建议指导教师要结合专业特性设计较多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从论文涉及的领域(包括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创新性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

(八)毕业论文遇到的最大挑战

有大约37%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大的挑战是做实验,有大约28%的学生觉得是写论文,有17%的学生认为是文献阅读。当然,还有另外的17%的学生认为没什么挑战,随便做做就过了。综合来看,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无论是从做实验、写论文,还是阅读文献,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只有少部分毕业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建议注意重视学生研究素质培养,可实行导师负责制,让有兴趣的学生平时多参与科学实验研究,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论文的习惯。

(九)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难写的内容

有超过5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难写的是结果与分析,有大约22%的学生觉得是结论与讨论,有17%的学生认为是前言和综述部分,只有大约5%的学生认为是材料和方法,而在另一个选项参考文献方面居然没人选择。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来讲,往往结果与分析是最容易写的,而大部分毕业生却觉得这部分难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参考文献阅读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对本领域了解深度不够,在文章中盲目推理。面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不知怎样处理,怎样进行分析总结。虽然在参考文献一项中,无人选择,但就论文评审评阅过程来看,参考文献格式问题几乎是一个通病,基本都是直接拷贝过来,格式五花八门。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进行合理引导,加强学生对文献阅读的理解力和规范性,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十)论文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写的内容

有大约4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容易写的是材料和方法,认为前言(综述部分)、结果与分析、参考文献部分容易写的学生大约各有16%,只有不到3%的学生认为讨论容易写。综合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材料方法、文献综述部分容易写,是因为这部分往往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甚至是直接拷贝。相反,在其他方面觉得难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自己的科研思维和文献消化能力。建议指导教师要在学生的科研道德、科研素养教育方面合理引导,形成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十一)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困扰

在论文写作困扰方面,有大约43%的学生认为是文档结构,有25%的学生认为是文献综述,有大约22%的学生认为是论文写作格式,只有不到9%的学生论文是参考文献困扰自己。其实从论文评审评阅情况来看,大部分论文在文档结构、论文格式及参考文献中都存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长期以来高校在课程教学不注重习作性专项训练,学校也未开设科学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撰写专项训练,导致学生资料整理能力、写作能力较差。对该部分的建议是针对所有学生开始科技论文写作、文献阅读选修课,增强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十二)毕业论文存在最大的问题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超过55%的在写作规范上存在问题,有25%的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存在漏洞,有大约17%的学生在参考文献格式存在问题,有大约3%的学生存在结论不合理的问题。综合来看,论文写作规范困扰着大部分学生,这可能是由于本科论文没有明确的写作格式和规范要求。另一方面,还是学生对论文写作缺乏了解。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实验设计和学生进行系统的讨论,不要盲目地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处理,合理地分析总结,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确立学术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体系。

(十三)论文答辩后对论文所涉及领域的认知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68%的学生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有点兴趣,另外有17%的学生了解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并认为如果有机会有兴趣继续往下做,有超过11%的学生对该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产生向往。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到3%)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还是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综合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完成毕业论文了解该领域,并产生兴趣,效果还是不错的。建议指导教师根据大学生兴趣广泛、志向多元的特点,发挥各自特长。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入手,有助于让学生们形成钻研学术和实务创造的作风。

(十四)对毕业论文完成的满意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51%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还是感到满意的,另外有40%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达到了良好等次,还有大约3%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感到非常满意,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觉得终于完成了。综合来看,学生对自己的论文完成情况感觉还是不错的。建议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力争让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论文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三、结论与讨论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我校所调查的几个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在导师选择、课题选择、兴趣培养、论文设计、论文写作、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表现得还不错。但同时也对指导教师在课题拟定、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素养、培养学生阅读文献和科技论文写作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完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教学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

参考文献:

[1]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31(10):203-205.

[2]姜仁涛.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专书研究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S1):80-82.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1):80-83.

[5]张欣,毛永江.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99-101.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硕士论文 质量 思考

我国《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指出: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及安全监管等方面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是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从事生产、开发、质量控制、分析检验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本文试图分析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完成的学位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探讨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1.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论文中存在问题

1.1选题缺乏应用特色

从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是为了培养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生产、开发、质量控制、分析检验等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但从目前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来看,大部分仍是是以学术型研究为主。其原因是大部分导师具有较多的研究课题,但具体实施人员不足,因此需要专业型研究生参与并通过学位论文来完成,使得对其论文的指导仍偏重于学术指导,不少论文仍沿用了学术学位论文的选题标准,直接造成了应用型研究生论文的过于学术化。

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大多由校内第一导师直接决定,研究生负责论文的实施过程,而校外第二导师多数仅作为一种形式,很难对研究生论文的完成提供足够的建议,因此造成论文缺乏与食品生产、新设备研制与开发、技术推广和管理实践问题的有效结合,无法体现出专业型硕士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此外,部分(在职)研究生所从事专业与目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对口性不强,也造成了其对整个论文深度把握不够,内容缺乏生产应用特色。

1.2研究手段相对缺乏

从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学位论文内容来看,其研究手段多数相对简单。论文中对技术指标的主观评价方法(如感官评价法)应用较多,而化学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应用较少;应用常规手段进行理化指标分析的内容较多,利用先进仪器或方法揭示内在科学规律的研究较少。由于研究手段相对缺乏,造成论文研究内容水平较低,即使部分研究内容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但不少成果的认知度却大大逊于学术型论文。

1.3工学矛盾影响论文质量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非全日制研究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原单位边工作、边学习,其既是工作人员又是学生,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这个特点使得研究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实际,进行论文研究及撰写工作,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工学矛盾。目前,食品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主要来自质量及卫生检测机构、食品加工企业、科研与教学单位,他们大多是原单位的技术研发、工艺控制或教学科研骨干,在读期间其经济利益、职称晋升等与原单位紧密挂钩,因此在完成论文同时,还得承担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当工作需要时,学习便成为次要,因此较大的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了学位论文的质量。

1.4论文整体质量较差

文献综述能力不高。(1)整段摘录,明显缺少对文献内容的整理与再吸收;由于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风格迥异,整段摘录造成语言可读性较差、表达突兀,且存在剽窃之嫌。(2)文献表述不当,歪曲原文报道内容,片面追求、夸大本研究的新颖性及原创性,缺乏严谨的学术性。(3)文献现状把握不清,无法全面表现该方向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主要技术等。论文规范性较差。学位论文和科技论文都有规定的形式,便于交流和保证论文可读质量。但部分专业学位论文存在繁简不当、重点不突出;大篇幅文献综述充数、研究内容过少;图表、文字编排不当,引文不规范等。论文内容提炼不够。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学位论文注重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即使很多论文结果具有较高实践意义,但对试验结果的规律性发现和提炼不够,除单纯地描述实验现象、罗列数据之外,较少从理论上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探讨,较难做到以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

2.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硕士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

2.1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双导师制”作用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着重考察导师生产实践能力,遴选应打破单位和地域限制,注重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从企业选聘生产一线人才、从社会上选拔优秀实践兼职导师。导师素质和责任心是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导师在学生选题及论文指导上,可坚持指导方式上的“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导师根据食品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在深入了解加工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实际需求的同时,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选择既紧密联系生产、又适合于研究生独立完成难度和范围适中的课题,并尽量与导师学术专长和研究方向一致。校内、外导师与研究生定期沟通,商讨选题、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案等;建立校外导师对食品专业学位论文的实际指导机制,发挥校外导师实际生产研究的优势。

2.2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的监管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方面对论文质量的监督和促进作用。(1)课程设置管理。着重体现学科间的渗透性、融合性及跨学科性,加大方法论课程和选修课比重。(2)教学方式多样化管理。改善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3)督导管理:成立督导组对导师教学进行检查,同时发挥研究生的评教作用。(4)加强实践管理。积极联系研究生培养基地,增强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实现学位论文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5)由导师团队参加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实践指导及答辩环节等,严格对照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检查落实,防止培养环节形式化。(6)研究生管理实行“弹性学制”,以学分制为基础,依据学习情况实行弹性学制,鼓励潜心做应用型、高质量学位论文。(7)研究和实践定期汇报。要求学生每月(或每周)写出工作总结及下一步计划,定期与导师交流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8)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摒弃学术不端行为。(9)研究生日常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减少管理环节,不断提高管理效率。(10)研究生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所有环节,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3严格把关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学位研究生多数在单位独立完成论文,其开题报告在此后的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绝不可走过场,必须严格把握选题、开题报告关。研究生在开题前,必须查阅大量文献,并进行必要的预备试验,并针对性的进行生产实地调查,明确研究重点。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由导师协助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及路线,编制出较为完善的开题报告。开题检查应邀请校内外(5名以上)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智慧和经验,集思广益,对选题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现措施及计划作出分析、评判,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使选题在原有基础上更趋于科学和完善。开题检查组重点审核论文选题内容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生产实际需求,是否具有实践普遍性等,避免因选题不当导致论文难以如期完成、工作盲目和简单重复现象的发生。

开题报告后,研究生正式进入论文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任务重、难度大、问题多,因此,学位论文中期考核是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首先,要求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时间,应在完成论文开题后的半年左右进行,研究生必须按时提交论文中期研究报告。中期考核的实施由所在院系具体负责,组成评价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进展、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评价,考核成绩计入研究生档案。建立严格的中期检查制度,有利于学科组及导师及时发现论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控制实验进度,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又有助于研究生及时总结和分析前段时间的研究情况,明确以后的研究方向,对于论文的顺利完成和质量保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2.4严格审核学位论文质量

对于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论文规范。论文的外在质量即论文格式的规范性,规范的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论文封面、扉页、论文使用授权说明、中英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表、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独立完成研究工作的声明及附录等部分;此外,要求论文表述条理清晰、文笔流畅、书写格式及引用规范等。(2)论文选题。要求应来源于生产实际,重点针对食品加工、贮藏及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具有一定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3)文献综述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文献阅读量,能够反映本方向或相关领域最新理论和应用情况,且具备较强综合分析能力。(4)研究方法和手段。要求论文体现作者较为全面掌握论文选题所涉及的科学技术的现状,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所研究的问题。(5)研究结果效益。要求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创新性,产生一定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或是有潜在应用价值。(6)论文必须是基于一定工作量的实验研究或调查研究,综述性论文不得作为学位论文。

2.5改进论文盲审方式及评价标准

专业学位论文盲审专家遴选应在相应领域内领先的教授、副教授中选择。盲审专家初步确定后,可由研究生管理部门与相应院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联系,征得专家同意后,最终建立盲审专家库,严格杜绝论文评阅过程中的人情现象。论文评阅意见书中应附带一个量化详细的评分表,确定若干个评分指标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并提供文字表述的评审意见。这种方式既能对论文的优缺点给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又方便对多篇学位论文进行横向比较。

3.结束语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加入我国学位培养体系以来,极大推动了我国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对于该领域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改善,需研究生培养部门、导师、任课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为研究生提供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和现代管理模式,加强对农业推广硕士的规范化管理,进而推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不断向前发展。

基金项目:浙江海洋学院研究生教学项目“双导师制与校外基地对研究生能力提高的研究”(11131064111)。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8

自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我团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在第十指导检查组的领导下,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围绕主题,联系实际,精心组织,求真务实,认真抓好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讨论三个环节,努力把学习与思想解放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第一阶段工作小结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团按照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委第十指导检查组的要求,组织全体党员狠抓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和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三个环节,力求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1、坚持以开好局为追求,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学习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前,我们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开展调研,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团的实施方案。一是迅速传达市委动员大会精神。我团在全市动员大会后,迅速召开全团党员会议,传达市委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精神,认真学习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同志在全市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研究提出团的贯彻落实措施。二是认真开展调研活动。我团一方面听取党员群众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想法以及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向服务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电话咨询等方式,广泛听取宣讲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三是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我团紧密结合实际,成立了以华瑞兴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团的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实施方案,按要求及时上报第十指导检查组审核、市委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办公室审批。

2、坚持以提高认识为基础,广泛开展学习培训。在第一阶段的活动中,我团认真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通过自学、集中培训、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一是开好动员大会。12月10日,我团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会上,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华瑞兴作了动员报告。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第十指导检查组娄国栋、王珊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组长娄国栋作了讲话,对市委讲师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意见和要求。二是组织专题学习。我团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落实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人员和学习效果。每次集中学习,都要精读《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中央和省市委各级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领导还认真学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同时,我团通过专题辅导的形式,开展了学习专题系列活动。华瑞兴副团长主讲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吴建有、朱平锋、冯树洋三位党员就《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及辉煌成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还少什么》等重点内容进行了辅导。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刚结束,我团就召开专题学习会传达全会精神,围绕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另外,通过举办“我镜头中的讲师团”图片展等形式,回顾团的发展历程,坚定团的发展信心。第一阶段,我团组织集中学习7次,党员集中学习超过30个学时,完成了学习任务。

3、坚持以把握团情为前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我团围绕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撰写有内容、有见解、有对策的高质量调研报告上狠下功夫。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团领导围绕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通过召开全体人员座谈会以及上门征求退休人员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二是开门找差距。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我团还组织全体党员专程到苏州市委讲师团进行学习调研,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和新鲜经验,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初步将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转变工作方式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列为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基本指向。三是撰写交流调研报告。我团按照第一阶段的工作要求,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团领导带队开展调研,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参加了第十指导检查组组织的交流会。同时,我团确定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试点的两个重点调研课题《把做好宣讲工作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构建创新服务平台和载体打造传播科学发展观的流动讲坛》,目前正抓紧调研、撰写论文。

4、坚持以找准查对为重点,进行思想解放讨论。在学习调研阶段,我团深入开展思想解放讨论,着力消除党员在科学发展上的模糊认识,着力找准和解决发展不科学的问题,确立科学发展理念,形成科学发展共识。一是召开理论研讨会。我团专门召开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7名党员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发言紧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一主题,揭示了*在不同历史阶段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重要经验。在全市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中,我团撰写了《建设生态文明,推动转型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主要经验和难点探析》《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方位构建和谐新*》、《试论*对加快产业转型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贡献》、《对*弘扬吴文化的对策思考》和《*改革开放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等9篇理论文章,其中,《建设生态文明,推动转型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创新发展》两篇文章在全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被评为三等奖。二是确定大讨论重点。我团结合实际,重点就宣讲、科研、培训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开展讨论,排找差距。具体反映为:在宣讲工作方面,如何在制定宣讲菜单时加强沟通交流和磋商,结合自身特长,找准热点,开展集体备课并进行充分讨论。在研究工作方面,如何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上下功夫。在培训工作方面,如何在做好服务、开拓市场上要有新的思路。在自身建设方面,如何通过新的体制机制激发活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召开思想解放讨论会。我团召开了全团思想解放讨论会,大家围绕主题,突出重点,畅所欲言,进行了有质量、有水平的研讨,提出了许多好的对策意见。大家认为,解放思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一大法宝,思想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做到实事求是,解决发展不科学的问题。解放思想推动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要以学习为基础、以调研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群策群力为特点。科学发展必须始终贯穿解放思想,要坚持一个导向:“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攀登基本现代化新高峰”;要突出一个实践:结合团的党员思想实际、发展实际和当前正在做的工作实际,切实解决发展问题;要拓展一个空间:立足主观努力,发挥能动作用,扩展服务舞台;注重一个效果:努力使宣讲有广度、研究有深度、培训有力度、自身建设有强度。

二、第二阶段工作部署

学习实践活动的下一阶段是承上启下、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这一阶段工作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我们将贯彻全市学习实践活动试点第一阶段情况交流暨第二阶段工作部署会议精神,按照《学习实践活动试点第二阶段工作实施办法》,重点抓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三个环节工作,不断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在进一步深化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剖析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根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凝聚科学发展的共识。

1、继续深化学习调研。在前段学习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中央印发的两个读本,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等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在紧密联系实际,扎实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勇气,为“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深化、细化调查研究工作,把开展调查研究与深入查找个人和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创新工作机制结合起来,与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结合起来,进一步修改完善调研报告,抓紧转化调研成果。

2、进一步认真查找问题。重点查找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以及化危为机、共克时艰的信心和主观世界、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民主生活会前,团领导与团长办公会议成员之间将相互谈心,交换看法,在谈心活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与人为善,坦诚相见,以利于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要认真汇总、梳理,分别整理出对个人和班子的意见。

3、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进一步搞好学习调研、开展谈心活动、认真撰写发言材料的基础上,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攀登基本现代化新高峰”主题,按照“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重在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思路,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与年度民主生活会以及年度述职会议结合起来,并根据要求扩大列席人员范围。要组织党员认真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前,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市委第十指导检查组报告。

(二)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在客观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同时,深刻分析主客观原因,明确今后科学发展的思路,提出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努力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理清科学发展思路。

1、起草领导班子分析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报告将充分反映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简明扼要地概述取得的成效,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具体做到“四个写清楚”:即写清楚迎战当前困难,做好当前工作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写清楚本单位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根源;写清楚本单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发现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哪些是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哪些是经过努力在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写清楚本单位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改进作风的具体措施。

2、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在起草分析报告时,我们将重视系统梳理服务对象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尤其要原原本本汇总群众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提出的批评意见,提交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讨论分析,使班子的分析报告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真实体现群众意愿,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进一步形成对科学发展观的共识。

3、召开全团人员会议讨论。讨论修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对落实效果进行客观分析。在会议讨论期间,确保参会人员能够充分发表意见。会议结束后,将对参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对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体现到分析报告中。

(三)组织群众评议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认真组织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

1、组织开展评议。采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组织本单位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分析报告进行评议。着重引导参评人员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工作措施行不行;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反复修改完善。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体现到分析报告中。分析报告和评议结果经市委第十指导检查组把关后,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办公室。

3、做好分析报告的公布工作。在根据评议情况对分析报告充分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将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请群众作进一步的评议。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9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局为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3月20日,我局正式启动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现将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学习调研情况

根据市委要求,结合《*市财政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我局积极稳妥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全局共有1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共128名党员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此外,还发动26名非党员科级干部参加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时间是3月20日—4月19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迅速行动,精心组织

1.迅速部署。3月20日上午,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第一批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会议后,局党组立即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张美文书记传达了*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精神,以及陈辞书记、李立新同志讲话精神。决定成立*市财政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组、秘书组和宣传组,具体指导、组织、协调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确定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会议强调,开展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圆满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推进我市财政事业全面发展。

2.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印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的通知》和市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财政工作实际,20日下午制定了《*市财政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并经20日晚局党组扩大会议审议通过。方案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和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范围和对象、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和组织领导,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流程表,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各阶段活动。

3.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3月24日晚,我局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全局党员和干部职工180人参加了动员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暨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宣布《*市财政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美文同志作了动员讲话,强调各支部、各处室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促进财政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上,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把学习实践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抢抓机遇、完成任务的动力,切实以推动财政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二)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这次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为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坚持“分层次、有重点、重实效”,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思考问题、撰写读书笔记相结合,学习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观看警示片和参观监狱亲身体会相结合。统一印发《学习资料选编》、《学习手册》资料,采取集中学习、分组研讨、自学和专题辅导报告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之中,全局上下迅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五抓”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一是抓理论中心组带头作用。局党组先后召开4次扩大会议,研究布置学习实践活动。局理论中心组先后集中组织了10次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在理论中心组的带动下,各党支部积极组织集中学习,党员干部自觉撰写学习体会。特别是在此期间参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业务培训班的47名党员干部,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财政经济形势和所学内容,撰写了深刻的体会。本次重点集中学习了党的*大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同志视察海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及陈书记在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精读了《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二是抓警示教育。3月27日,组织全体党员和非党员科级领导干部观看了《警钟》。4月13日,组织党员干部到*监狱参观。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人和事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纪国法,筑牢防腐拒变防线。三是抓专题辅导。4月8日上午,我局邀请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彭京宜教授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了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信心和决心。四是抓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两不误、两促进”。由于本次学习时间紧迫,要在短短的5天时间内,保证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5天,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25学时。按正常上班时间,既要不耽误政府会议和局正常工作,又要保证学习时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为了“两不误”,党组中心理论组、各支部选择了晚上和双休日来集中学习,做到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五是抓学习实践活动宣传。采取了制作黑板宣传栏、在财政局网站上开设专栏、编印学习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习实践活动,使学习实践活动深入人心。

(三)结合实际,深入基层调研

在思想动员、学习提高的基础上,局党组认真分析了当前财政工作形势,并结合所分管工作,确定了7个专题调研课题。7个课题涉及到财力转移支付问题、信息化建设问题、科学理财问题、政府采购问题、农业综合开发问题等。这些调研专题,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创新科学理财机制,增加农民收入等,均发挥重要的作用。自3月31日起,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领相关处室人员,分头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等形式进行,广泛听取了各区财政局和基层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在局领导班子成员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在调研过程中,领导干部将调研活动与增强落实科学发展的意识、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机制、转变推动科学发展的方式、破解影响科学发展的难题、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环境、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本着有效解决问题的责任,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落实,目的在成效”。

(四)组织讨论,推动思想解放

为切实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取得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我局大讨论活动主要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财政”这一主题,就为什么要解放思想、解放什么思想、如何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干什么等问题,并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展开了讨论。

4月9日至10日,局属各支部按照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拟定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提纲,结合所从事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讨论。讨论会气氛活跃,参加人员踊跃发言。4月13日下午,我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分二个小组进行,理论中心组(扩大)讨论会成员由局机关各支部党员(含领导班子成员)和非党员科级领导干部组成,陈力同志主持,张美文书记作讨论总结讲话;第二组由支付局党总支全体党员和非党员科级领导干部组成,并邀请了派人士全程参加,总支书记何伟斌同志主持并总结讲话。

张美文书记在讨论会上指出,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要讨论科学发展观,然后结合和谐财政建设分别从如何壮大财力、如何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怎样体现民生财政的理念、怎样产生好财政支出效果等四个方面展开了发言。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各支部代表、党员和非党员科级领导干部代表结合分管工作进行深入讨论,并就如何解放思想推动财政发展等问题积极发言。

通过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对解放思想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达到了预期效果。大家一致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形势发展,才能推动构建和谐财政。

二、学习调研阶段取得的成效

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和市第五指导检查小组的指导下,通过我局领导小组周密部署、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组织实施和大力监督,全局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实施方案中既定的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是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当前,面对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财政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创新能力不足;有的作风虚浮,工作效率不高;有的脱离群众,以人为本意识不强。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地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二是进一步解放了思想。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克服了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等思想,开创了思想解放的新境界。进一步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

三是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调研,加深了对财政政策的理解,梳理了财政工作掣肘问题,探索困绕财政改革发展难题,进一步理清了依法理财工作思路;主动查找并解决阻碍机关效能建设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了全局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不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等问题。

总的来说,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委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如政治理论学习不平衡,理论学习的时间安排得很具体充实,但党员干部个人学习情况存在差距,部分党员干部读书笔记达不到要求。

三、学习调研阶段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局党组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学习市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和相关文件材料,专题研究、部署全局学习实践活动。在学习培训中,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在调研中,领导亲自带队、全程参与,并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在分组学习和讨论中,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准备材料,积极带头发言。领导班子干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全局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二)加强组织保障,层层落实

为了保障全局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专门成立了*市财政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下设综合组、秘书组、宣传组等3个组,分别从人事处、办公室、支付局、信息中心等处室、单位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各支部书记、各处室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承担起本支部、本处室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责任,保证人员、保证时间、保证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学习实践活动方案规定的各项步骤和任务,真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督导,保证效果

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派出以韩忠光同志为组长,李声扬、文建平同志为成员的第五指导检查组,负责对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向市指导检查组汇报重要情况和主要工作安排。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重视加强对各支部、处室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及时掌握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学习调研达到了预期的成效。

(四)注重宣传,引导舆论

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引导,及时宣传各种典型和先进经验。在市财政局域网站上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和论坛,举办黑板宣传专栏,制作学习园地,择优张贴学习心得体会。编发活动简报,先后刊发了5期活动简报和4期党组扩大会议纪要,及时通报学习实践开展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这既为各支部、各处室单位交流信息提供有效平台,又营造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浓厚气氛。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10

一、总体要求

学习调研阶段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环节,本阶段重点是抓好“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两个关键环节。要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以及当前形势和中央、省委及中国科学院党组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推进动态监管,加快改革创新;提升技术经营,促进跨越发展”为主题,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公司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通过学习调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实现新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和凝聚到推动公司科学发展上来。

二、主要工作安排

学习调研阶段从2009年3月下旬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在公司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各支部要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通过思想发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中央、省委、科学院党组和成都分院党组的部署要求,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积极投入学习实践活动。

(一)学习调研

1、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分为必读和选读两种,必读内容有:

(1)《、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2)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3)路甬祥在中国科学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4)路甬祥在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5)中国科学院2009年度工作会议精神

(6)《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还要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除原原本本研读以上规定必读书目、材料外,还要结合学习党的*文件,中央“两会”精神、科学院企业党组有关文件等。

2、讨论参考题:

(1)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2)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3)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公司中心工作提供思想、政治、组织保障。

3、学习形式

公司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学习交流与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鼓励各支部联系实际创新学习形式。

(1)个人自学

要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安排时间自学《、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指定书目及有关学习资料,在通读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目进行精读。

(2)集中学习讨论

各支部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和讨论参考题,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和讨论,谈认识体会、谈意见建议。公司党委将组织一次学习交流会,从支部学习交流中推选人员作典型发言,引导大家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省委和科学院党组部署上来。

(3)邀请领导或专家辅导

结合工作和学习实践活动,采取举办专题报告会、专题讲座和互动座谈等方式,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做1次专题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认识、分析问题、指导实践、谋划和领导加快发展的能力。

4、开展调查研究

公司领导干部要围绕公司科技创新和经营目标,以及公司这次活动的实践载体“推进动态监管,加快改革创新;提升技术经营,促进跨越发展”,确定联系点,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自己分管工作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确定调研题目,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专题报告,为第二、第三阶段分析检查、落实整改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奠定基础。

(二)开展解放思想讨论

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各支部要围绕公司如何科学发展开展一次“加快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公司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与公司动态监管工作结合起来,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开展公司发展战略定位、发展模式、组织架构和核心业务模式等专题讨论,引导领导干部和党员深刻认识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找准影响和制约公司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切实解决好“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的问题。通过解放思想讨论,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形成科学发展共识。各支部要将讨论取得的共识、形成的成果加以整理出来报公司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几点要求

(一)强化领导责任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和所在部门的党员行政负责人是具体实施人。领导干部不仅要切实负起学习调研的领导责任,而且要率先垂范,为党员干部做表率,带头学习,带头实践,结合各自分工建立联系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查找问题。各支部书记和所在部门的党员行政负责人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党员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深入开展。

(二)明确时间安排

根据省委、成都分院党组的统一要求,公司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出了学习调研阶段的日程表,本阶段时间安排45天左右,请各支部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好本阶段的各项工作,原则上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三)突出实践特色

各支部要以“推进动态监管,加快改革创新;提升技术经营,促进跨越发展”为主题,在学习调研中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公司改革发展、动态监管工作、党建和领导班子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各自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践等结合起来,在切实解决制约和影响公司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使学习实践活动实实在在,不走过场。

(四)严格学习纪律,加强督促检查

公司的学习实践活动,接受成都分院党组的督查,同样也接受公司广大党员、科技人员的监督。各支部要严格学习纪律,做到集中活动有考勤、讨论有记录。要正确处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把学习实践活动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把各项工作结合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统筹兼顾,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日常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11

一、牢固树立围绕科学发展抓好党的建设的思想

围绕科学发展抓好党的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靠科学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靠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既是党的先进性的主要体现,又是检验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尺。围绕科学发展抓好党的建设,抓好党的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围绕科学发展抓好党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党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围绕科学发展抓好党的建设,是促进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湖北省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解放思想,冲破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加强干部交流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他们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把善于领导科学发展、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弘扬求真务实作风,鼓励和引导干部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利民、惠民的好事实事;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制定并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省直部门目标考核,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建设,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社会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二、把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到党的建设中去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湖北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仍然是解放思想。当前,阻碍我省科学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是:追求片面增长、粗放经营,封闭保守、画地为牢,因循守旧、回避矛盾,违法行政、忽视公平,不思进取、“等靠要”。要破除这些思想障碍,就必须加强思想建设。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学习,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把思想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国情省情,分析发展优势,努力把学习、讨论的成果转化为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具体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能力。要大力营造“解放思想,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鼓励敢试敢闯,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展示才华,实现抱负。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领导科学的基本原理;勇于实践,到条件差、困难大、矛盾多、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并注意总结思考,积累经验;敢于创新,坚决冲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陈旧观念、僵化体制、习惯做法的束缚,攻坚克难,闯出一条新路。通过这些途径,大力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赢得发展的先机;大力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把握发展的方向;大力提高发挥比较优势的能力,找准发展的路子;大力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形成发展的合力;大力提高贯彻落实的能力,实现发展的目标。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做到求真务实。良好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力弘扬领导干部八个方面的优良风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党员干部要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落实,部署了的工作就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经济社会生活的难点、实际工作的薄弱点作为踏实做事的重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要多做雪中送炭、排忧解难之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求真务实的成效体现做人的品格与境界、做事的认真与执着。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真抓实干、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全委会及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积极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防止决策失误。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利,倡导和鼓励党员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在广开言路中集中智慧,在民主讨论中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使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注重民生、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建立健全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简便实用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培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对优秀者重用,对有潜力者培养,对落后者鞭策,不断增强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加快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养造就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成果检验党的建设成效

用是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来检验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成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日益增多、复杂多变,这对各级领导班子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要在加强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努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衡量各级领导班子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高低和能力建设的成败,主要的、根本的,要看是否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地说,要看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看是否淘汰了消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是否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否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看一、二、三产业是否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升级,发展质量是否提高;看经济和城乡居民收入是否持续增长,节能减排降耗指标是否完成,等等。

用是否推动民生改善来检验增强宗旨观念的成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党的宗旨,就必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既要靠客观物质条件,也要靠主观努力。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宗旨观念不强,即使物质条件再好,群众得到的实惠也不会多,民生改善的幅度也不会大。因此,衡量党员干部宗旨观念的强弱、增强宗旨观念的成效,要看民生改善的成果。具体地说,要看是否扩大了就业,降低了失业率,维护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看是否规范了收入分配,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较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要看是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城乡的卫生保健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要看是否解决了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等。

用是否推动先进文化不断发展来检验思想理论建设的成效。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引领先进文化创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抓好了,先进文化建设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因此,衡量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成效,要看是否推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地说,要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确立,能否引领社会思潮,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否得到弘扬,人们的精神面貌是否昂扬向上;要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否扎实有效开展,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显著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否得到增强;要看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否卓有成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是否坚持正确导向,网络文化是否得到有效管理;要看文化体制改革是否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否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等等。

领导科学论文范文12

一、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从真理认知、价值认知和实践认知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得出更为全面、科学的结论。真理认知是指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的了解和认知,价值认知主要指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作用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实践认知是指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贯彻落实情况的认知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各级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认知度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在局级领导班子成员受访者中,有97.2%的人认为各级领导班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的力度和效果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在普通干部受访者中,有90.8%的人认为本地区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情况是充分的和比较充分的。

(一)真理认知主要包含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条件和内涵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来的。各级领导干部一致认同,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当被问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条件是什么”时,27.6%的领导干部认为是来自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不断探索”,14%的认为是“当前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13.8%的认为是“对一些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的教训总结”,41.6%的领导干部认为是以上几种原因的综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得到基本掌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许多领导干部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关于以人为本。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贯穿于首都发展全过程和首都工作的各个方面,而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就是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这是贯穿科学发展观整个理论体系的纽带,也是科学发展观根本区别于传统发展观之所在;有的指出,以人为本,要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关于全面发展。多数同志认识到,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于协调发展。大家一致认同,协调发展的重点在于缩小城乡、地区差距和行业差距,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国家对农村、中西部进行扶持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让城市、东部与农村、中西部优势互补,建立互惠互利机制。关于可持续发展。大家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关于统筹兼顾。大家普遍认识到,坚持统筹兼顾深刻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要结合*精神,全面认识统筹兼顾的广泛性和全局性特征,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统筹兼顾,实现发展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协调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通过调查发现,有一些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理解不够系统准确。比如,调查中显示,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几种似是而非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达后所考虑的,我国现在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等到一定阶段后,才能考虑可持续发展。第二种观点是,全球化条件下,资源、能源自由流动,如果我们通过发展积攒足够的财力,就能在世界范围内采购能源与原料,就能支撑我国的发展,所以,现在谈可持续发展没有那么急切。第三种观点是,环境和资源是为人服务的,应该优先发展地方经济,先增强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再去谈治理环境、节约资源。这说明,这些同志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弄清楚,对于城市和地区创新能力、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活力等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重视不够。此外,在思想上对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甚至人为地“割裂”。

(二)价值认知在调研中发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已经深入人心,各级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作用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和认同。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评价较高。调查问卷显示,约80%的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深刻。当被问到“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认识”时,74%的领导干部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的伟大创新;69.8%的认为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但也有18.6%的认为是“对原有观点和概念的系统总结”;3.3%的认为以前已有相关论述,并无太多新意,作用不大;17.5%的领导干部认为受诸多因素制约,其作用取决于是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普遍认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对一些说法进行评价的问题。对“科学发展观是世界观,对于具体的工作者来说更是方法论”的说法,41%的领导干部同意,50.4%的非常同意,5.7%的不太同意,0.3%的很不同意,2.6%的表示无所谓;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领导干部们的事情,普通群众只要遵纪守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的说法,49%的领导干部非常不同意,34.8%的不同意,13.6%的同意或非常同意,2.6%的无所谓;对“贯彻科学发展观主要是中央的事,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不过是走走形式,换汤不换药,没多大实效”的说法,63.5%的领导干部非常不同意,29.3%的不同意,5%的表示同意或很同意,2.2%的表示无所谓;对于“提不提科学发展观没多大关系,只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就行”这种说法,47.5%的领导干部表示非常不同意,42.5%的表示不同意。5.7%的表示同意,2.0%的表示非常同意,2.4%的表示无所谓。以上数据分析说明,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的认识相当清醒,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认识准确,能充分肯定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对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并结合实际主动思考运用其指导实践。有领导干部提出,北京要真正把握好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和宜居城市这一定位,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建设成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有的领导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首先在于提高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对国情、区情有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从而使各项创新思路切实符合区情实际。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少数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政策或理论层面,停留在字面上。极少数人没有改变思维惯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的重要性。这些情况或多或少地成为一个局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障碍,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破除。

(三)实践认知对科学发展观认知渠道、贯彻落实成效、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落实等四个方面的调查显示,随着对科学发展观的宣传不断深入,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科学发展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对于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成效,48.8%的受访干部认为科学发展观提出前后变化比较大,19.3%的认为变化非常大,两者相加占68.1%。认为变化一般的有26.5%,仅有1.3%的人认为基本无变化。在某区的调查显示,认为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区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高和比较高的比例合计达到83.9%;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效果的评价“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5.6%。这说明大多数领导干部都充分肯定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情况。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当被问及“当前实践中最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时,63.2%的领导干部认为是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48.6%的认为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认为是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占42.9%,认为是不重视民生问题的占35.7%。有的同志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如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工作实践方面的问题、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等等。有的同志还认为,在各单位内部也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表现在:特权思想,不注意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缺乏人文情怀,缺乏大局观,对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问题把握不准,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不透,旧的理念根深蒂固。需要进一步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当被问及“当前制约所在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因素”时,40.8%的领导干部认为是体制机制不完善,39.6%的认为是相应评价体系没有建立,与此相关,33.9%的认为是本单位的认识水平不够,18.2%的认为是潜规则在起作用。总起来看,领导干部普遍认识到,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为谁树政绩”、“树什么样的政绩”、“怎么样树政绩”、“由谁来评价政绩”等问题上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切实用正确的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的实现。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加强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内化到领导者心中,外化到工作中。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依靠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考核社会全面进步的程度,把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水平、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状况、人的自身发展与幸福指数等内容纳入考评范围。

二、思考和启示

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度,不仅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情况,而且是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综合反映。这次调查,为我们按照*报告要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提供了若干启示。

启示之一:要形成科学发展观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机制,实现理论学习、宣传与贯彻落实、运用转化的良性互动采取多种形式,引导领导干部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用理论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使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实效体现在促进工作上。一方面,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研究、宣传提高领导干部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抓贯彻落实,解决制约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政策问题,在贯彻落实中体现认知效果。从真理知识、价值观念到实践运用,这是一个有机的互动的链条,链条中每一部分问题的解决都要有整体视野。比如说认识不系统的问题,不能仅仅从知识的层面去考虑,而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对价值认知和实践的影响;反过来,由于在认知方面还存在不足,对在价值认知和实践认知方面得到的信息也要辩证看待。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有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要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研究、宣传、贯彻贯通起来,使知、观、行一体联动,互动促进,在贯彻落实的行动中体现真理认知和观念转变的成效。

启示之二: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提高认知水平,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否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是决定科学发展观认知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学习、理解、研究科学发展观。一是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视野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的高度,认识、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二是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集中体现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开放性。实践的探索不断赋予科学发展观新鲜血液,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发展。三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实际进行探索创新。这就需要在现实中培育创新的生长点,需要理论家和实际工作者共同探索、发挥集体智慧。总之,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才能做到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启示之三:要增强宣传效果,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价值认知水平,把科学发展观的真理认知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科学发展观念调查显示,66.7%的领导干部是通过新闻媒体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电视、报刊、网络等依然是领导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宣传部门的舆论导向任务十分重要,也对我们继续改进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宣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科学发展观宣传要体现实事求是,体现科学精神。二是科学发展观宣传要落到实处,讲究方式方法。宣传是以人为对象的工作,要求入脑入心。要处理好“举旗帜”与“抓眼球”之间的关系,探索使理论宣传更有魅力、更生动活泼、更有效果的方式方法。寻求广大干部群众接受的、科学有效的途径和平台,这是理论走向广大干部群众的钥匙。三是科学发展观宣传要面向实际。一方面,宣传不是空中楼阁,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做到既全面准确又深入浅出,从而拉近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广大干部群众之间的距离,把广大党员干部视为主动的参与者,把理论宣传作为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改变笼而统之、只重宣传数量而不重宣传质量的不正确的宣传方式,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要求进行相应的宣传。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宣传效果,要体现到工作中,根据实践,改掉不适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措施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促进理论宣传工作。